发布:2016-02-23 阅读:1641
东莞市政府1号文又一次聚焦制造业。昨日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对市政府2016年1号文《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》进行了解读。根据计划,到2018年年底,全市八成工业企业实现“机器换人”,到2020年将达到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超过120台。
力争五年完成“机器换人”项目约2000个
昨日,副市长贺宇介绍说,从2014年9月开始,东莞在全国率先启动了“机器换人”计划,截至去年年底,东莞企业申报“机器换人”项目总数达到了1262个,总投资超过了100亿元,预计可以减少用工7.1万人,单位产品成本下降10%,劳动效率平均提高60%。
值得关注的是,根据计划,未来五年东莞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普惠性“机器换人”专项资金,力争五年内完成“机器换人”项目2000个左右,带动超过50%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。
五年后每万名员工用机器人超120台
贺宇介绍说,目前世界上使用机器人的平均水平是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60台,韩国比例最高,达到了每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400多台,“中国目前的水平是30~40台,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”。贺宇说。
根据计划,东莞将坚持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、特殊机器人同步推进,到2020年,东莞工业机器人在电子、机械、食品、纺织、家具等行业普及应用,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、养老助残、医疗康复、教育娱乐等领域初步应用,“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提高到120台以上,国产机器在本地市场占有率超过50%”。
贺宇透露说,截至目前,东莞聚集了400多家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,2015年实现产值260亿元,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。
根据要求,到2018年年底,东莞将建成1~2个机器人产业园和6~8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,培育50家以上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服务骨干企业,全市八成工业企业实现“机器换人”,2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。
焦点问答:
外资企业在“机器换人”中处于什么位置?
贺宇表示,东莞外资企业数量和规模在东莞都有比较大的比重,东莞一些外资企业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尝试“机器换人”工作,东莞外资企业实施“机器换人”的情况,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东莞“机器换人”的大局。
贺宇说,相关部门通过实际走访调研发现,外资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机器人应用方面,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甚至要高过民营企业,“在某种意义上,东莞能够在全国率先推出智能化改造和‘机器换人’政策,首先是受到外资企业的实践和努力的启发”。
市经信局局长叶葆华也透露说,在东莞推进“机器换人”工作一年多以来,外资企业的实践占到了很大的份额,特别是传统产业中的外资企业,希望通过“机器换人”增加竞争力,实施“机器换人”的意愿比民营企业更强。
“机器换人”过程中,会弱化人的作用吗?
贺宇认为,“机器换人”并不是弱化人的作用,“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际上更加依靠人,决定因素不是机器而是人”。
贺宇提出,东莞实施“机器换人”的一个工作重点,就是进一步提升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。他介绍说,从东莞目前的情况来看,“机器换人”之后工人的水平、素质和技术都得到了大幅提升,一方面是企业招了一些实用性的人才,另一方面销售机器人的企业也会帮助培训工人,“我认为机器人产业和人的解放发展是有机统一,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核心是人的发展”。
“机器换人”会带来就业问题吗?
对此,贺宇透露说,针对一年多来申报“机器换人”的1200个企业项目,市经信局对这些企业的就业人数进行了分析,“有75%的企业工人就业是持平或者增长的,减少的占20%左右的,对工人就业并没有特别大的危害”。
叶葆华也表示,在“机器换人”之后,大部分企业工人的绝对数保持稳定,甚至个别企业还有所增加。他解释说,在“机器换人”的初期,大部分企业只是选择在增加的产能中采用机器和智能设备,试行效果好的情况下才会去更换旧的设备和生产线。“从长远来说,企业用工人数会下降,但同时工人个人的素质和承担的责任提高了”。
市人力资源局副局长宁康也透露说,近几年东莞劳动力实际上是在逐步减少,招工难和招工贵的现象在东莞也确实存在。根据监测数据统计,“东莞用工人数是在减少,但都是几个点左右,三年来没有出现拐点式的变化,相对是稳定的”。